两年前的那次体检,让新郑籍农民唐海(化名)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16年,54岁的唐海在医院查出尿毒症,一时间万念俱灰。从那以后,唐海的生活便调成了“透析模式”,先是在郑州接受了一年多的腹膜透析,接着回到新郑开始了十个月的血液透析,一周两次,周周如此。
他曾经在一年中四次住院,其中一次在郑州住了二十天院,就花费了4万多元,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“小康”梦的粉碎机。
然而,从上个周起,这个遵循了两年之久的“规律生活”突然间被打破了。新郑市中医院内分泌肾病科让他试着停掉透析,因为在北京肾病专家王占明的指导下,唐海的肌酐已从入院时的1300umol/L逐步下降,稳定在了550umol/L左右。
肌酐值的大幅下降和病人相对良好的的状态,让医生暂时找不到必须让病人例行透析的理由。
唐海,也成为新郑市中医院第一例中断规律透析,向血液透析说“NO”的尿毒症病人。
2018年8月29日,是唐海中止透析的第8天,当天早上,医生拿到了唐海的最新化验报告:肌酐680umol/L,较一周前有所上升。
化验结果让唐海欣喜不已,在过去的一周里,他没有去找熟悉的透析机报到,内心始终惴惴不安,连续几晚,他都梦见肌酐又回到了1300umol/L以上。几天来,他就像一个被羁押的囚犯,焦躁的等待着最终的判决书。
赵晓凯主任告诉唐海,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,停透计划可继续向前推进。不过,医生会严密跟踪病人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,平稳有序、循序渐进地实施停透计划,在确保病人安全的的前提下,去延长透析周期,甚至是彻底摆脱透析。
病人盼的是名不虚传的专家,医院也需要货真价实的大师。攻克凶险肾病,拒绝人财两空,为劳苦大众夺回健康的后半生,是人民赋予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!
Copyright © 2015 新郑市中医院
本站文字及图片内容版权归新郑市中医院,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,不得擅自转载使用